关于原石子河水库生态修复工程环保设施竣工公示
发布时间:2024-08-01 09:18:05
本项目位于长治市潞州区,石子河上游河道,河道治理起点位于乌海线G207国道桥梁处向西600m,治理终点位于原石子河水库大坝下游,治理总长1.307km。河道治理内容分为生态修复工程、河道治理工程和道路、桥梁工程三大部分。
2023年10月12日长治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以长审管批[2023] 563号文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了批复。
根据调查,本项目实际建设与环评阶段建设内容见表1:
表1 工程环评与实际建设内容对比情况表
工程类别 |
工程内容 |
建设内容及规模 |
实际建设情况 |
|
主体工程 |
生态修复工程 |
河道清淤长1.71km |
原石子河水库及河道清淤范围为从乌海线G207国道桥梁到原石子河水库坝体上游坡脚(桩号H0+000~H1+710范围,其中桩号H0+000~H0+650范围为壶关县境内,桩号H0+650~H1+710范围为潞州区境内),河道清淤长度约1.71km,平均清淤厚度0.60m,清淤量约10.31万m3 |
清淤原石子河水库及河道清淤范围为从乌海线G207国道桥梁处向西600m到原石子河水库坝体上游坡脚,桩号H0+600~H1+710范围,河道清淤长度约1.11km,平均清淤厚度0.60m,清淤量约6.29万m3 |
垃圾清理 |
清理治理段石子河河道内及原水库库区岸坡垃圾总量约7697.73m3 |
与环评一致 |
||
自然生态系统构建 |
通过微地形重塑、生态河岸构建、生态系统营建构建自然生态系统,实现自然河道生态的修复,提升河道水质(桩号H0+000~H1+710范围,其中桩号H0+000~H0+650范围为壶关县境内,桩号H0+650~H1+710范围为潞州区境内)。本项目总自然生态覆绿面积约100293m2,其中湿生植物面积62927m2,灌木种植面积约2827m2,地被种植面积30989m2,浮岛水稻种植面积3550m2 |
桩号范围变更为H0+600~H1+710,总自然生态覆绿面积变更为约82147m2 |
||
河道治理工程 |
拆除坝体1座(128m ) |
潞州区境内终点处拆除原石子河水库坝体1座,拆除坝体长度128m,对两侧坡面进行防护及生态绿化 |
与环评一致 |
|
新建溢流堰及泄冲闸1座,长88m |
潞州区境内河道桩号H1+543.36 处新建1座溢流堰,总长88m,溢流堰后设置13m长、深 0.50m 的现浇 C30 钢筋砼消力池 |
与环评一致 |
||
潞州区境内新建1座泄冲闸,布置在石子河河床中间主河槽上,闸室采用胸墙式,双孔,单孔净宽2.50m,闸室总高 8.70m,净高7.10m,其后设置 16m 长 C30 钢筋砼消力池,厚度 1.0m,泄冲闸上下游两侧均设置导流墙,导墙起点为铺盖起点,导墙终点为消力池末端,导墙采用现浇 C20 素砼重力式挡墙,导墙左右岸总长 74m,导墙总高3.5~5.0m |
与环评一致 |
|||
新建护岸3853.70m |
新建及修复河道两侧护岸长3853.70m |
新建及修复河道两侧护岸长1505.83m |
||
新建跌水4座,总长91.5m |
新建跌水4 座,总长 91.5m |
与环评一致 |
||
新建拦沙坎1座,长52m |
新建拦沙坎1座,长52m |
未建 |
||
防洪标准 |
石子河防洪标准按照20年一遇洪水设防,设计洪峰流量为296.2m3/s,对应防护等级为Ⅳ等,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,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 |
与环评一致 |
||
道路桥梁工程 |
桥梁工程 |
新建两座市政桥梁,西侧为一号桥,东侧为二号桥。两座梁桥线位采用并行设计,桥梁净距约 5.1m。跨径布置均为 32+48+32m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,桥宽均为7.5m |
与环评一致 |
|
道路工程 |
道路改造范围全长299.876m,其中桥梁长度116m,道路为一号桥桥头两侧与现状道路的接线,接线长度 183.876m,设计速度 15km/h。道路等级:支路 |
与环评一致 |
||
辅助工程 |
启闭机室 |
1座一层框架结构的建筑,占地面积为 99.60m2、建筑面积为 83.23m2、层高 3.60m、建筑高度 7.70m |
与环评一致 |
|
临时工程 |
施工生产生活区 |
集中施工生产区 |
位于溢洪道东侧100m地势平坦处,占地面积0.1hm2。用于工程建设指挥部和部分临时仓库和临时管理用房 |
占地面积为0.09 hm2,其余于环评一致 |
施工生产临时营地 |
施工生产临时营地2设在石桥村东侧废品收购站北侧,占地面积0.06hm2,用于临时仓库机械停放场、苗木堆场和临时管理用房。 |
未设置临时营地,均采用集中施工生产区 |
||
施工人员住宿 |
施工人员不在施工营地住宿,就近租用周边农村房屋住宿,依托村庄现有的生活污水设施。居住点为石桥村 |
与环评一致 |
||
临时淤泥堆积池 |
在集中施工生产区内设一个临时清淤堆积池,占地面积约0.50hm2,深1.5m,在原地面高程开挖深约0.3~0.5m的浅坑,将开挖的土方填筑在浅坑周边形成围堰,围堰及浅坑形成淤泥堆放池,在堆放池底部及边坡铺设土工膜防渗。共需土方开挖249.6m3,围堰填筑249.6m3,铺土工膜5500m2 |
占地面积约0.80hm2,共需土方开挖382m3,围堰填筑382m3,铺土工膜8800m2,其余与环评一致 |
||
表土堆土场 |
设1个表土堆放场,设在河道桩号 H1+100~H1+250(左)处,占地 0.490hm2,堆放表土量为0.9819万m3。堆土场平均堆高2m,堆土边坡1:1。堆土场在四周采取编织袋拦挡、坡面和顶面密目网苫盖的措施,在坡脚设临时排水沟,排水沟末端设沉砂池 |
占地 0.20hm2,堆放表土量为0.3133万m3,其余与环评一致 |
||
表土回填土临时堆放场 |
设2个表土回填土临时堆土场,分别位于H1+600~H1+700(左)和H0+700~H0+750(左)处,占地分别为0.60hm2和 0.330hm2,总占地0.930hm2。2个回填土堆放场堆放量分别为1.87万m3和0.97万m3,共可堆放约2.84万m3。每个堆土场堆高 3.5m,堆土边坡1:1。堆土场在四周采取编织袋拦挡、坡面和顶面密目网苫盖的措施,在坡脚设临时排水沟,排水沟末端设沉砂池 |
与环评一致 |
||
施工便道 |
项目区尽量沿线均有乡村道路通过,工程需新建施工道路长1000m,宽4.5m ,200mm 厚3:7灰土垫层路面,均布置在工程区内 |
与环评一致 |
||
公用工程 |
施工期 |
供水工程 |
工程施工用水采用工程区河道水,生活用水利用当地村庄的生活水源或农村自来水系统。 |
与环评一致 |
供电工程 |
河道两侧有10KV线路和变压器,可就近接线,以满足施工要求。 |
与环评一致 |
||
供热工程 |
冬季采暖使用电暖器。 |
与环评一致 |
||
排水工程 |
施工人员可直接利用沿线的环保型生态公共厕所,生产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抑尘。 |
与环评一致 |
||
营运期 |
供电工程 |
用电点主要包括钢闸坝启闭机和闸室内照明等用电。电源从市政接入,一回路由电网接来,另一回路由柴油发电机引入,实行电气及机械双重闭锁。 |
与环评一致 |
|
环保工程 |
废水 |
生活污水 |
施工营地不住宿,生活废水依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|
与环评一致 |
泥浆水、施工机械设备及车辆冲洗废水 |
设置1座移动式洗车平台(随施工点而移动),配套塔吊喷淋降尘系统、洗车废水沉淀池。泥浆水、施工机械设备及车辆冲洗废水经沉淀后循环使用,不外排 |
与环评一致 |
||
基坑废水 |
施工期在开挖面的最底部外侧开挖深度0.5m,宽度0.4m的排水沟,排水沟内每间隔100m距离设一个深1.5m的集水井,在集水井内设水泵不间断提水,提取的废水可回用于施工机械设备及车辆冲洗以及道路洒水 |
与环评一致 |
||
底泥压滤废水 |
底泥压滤废水经1座50m3临时沉淀池沉淀后循环使用,不外排。 |
与环评一致 |
||
固废 |
河道清淤淤泥 |
底泥无金属超标,清淤产生固废,经脱水处理后的底泥与营养土按比例混合后,用于本项目生态绿化或生态恢复资源化利用 |
与环评一致 |
|
弃方 |
施工期统一收集后,运至长治市森绿蓝洋固体废物治理有限公司指定地点进行合理处置。 |
与环评一致 |
||
生活垃圾 |
施工营地不住宿,生活垃圾依托农村现有的收集设施。 |
与环评一致 |
||
废气 |
施工扬尘、粉尘 |
施工期间不设置混凝土搅拌站,购买商砼;施工现场物料堆场苫盖,避免扬尘; |
与环评一致 |
|
河道堤防削坡开挖工程采取湿式除尘作业方式,水雾降尘; |
与环评一致 |
|||
施工机械和运输汽车选用符合国标要求的车辆,保持机械车辆良好状况; |
与环评一致 |
|||
施工车辆道路扬尘影响范围小,保持道路清洁,定期洒水抑尘。 |
与环评一致 |
|||
清淤恶臭 |
配备除臭植物液,当场内发生严重恶臭时,对淤泥喷洒除臭植物液,及时用密闭性较好的运输车辆运至壶关县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。 |
与环评一致 |
||
车辆尾气 |
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,合理安排施工计划,避免大量施工机械同时运行,施工机械不工作时要及时关闭发动机,减少尾气排放,定期检查保养。 |
与环评一致 |
||
噪声 |
施工设备噪声 |
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、机动车辆,定期对施工机械进行维护,合理安排施工时间,严禁运输车辆鸣笛。 |
与环评一致 |
|
运营期设备噪声 |
运营期提升泵采用潜水排污泵,噪声影响较小。 |
与环评一致 |
||
生态保护工程 |
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后,恢复原状,生态绿化; |
与环评一致 |
||
清表土方单独暂存,苫盖,用于堤防两岸绿化用土; |
与环评一致 |
|||
加强自然生态系统构建,总面积100293m2 |
总面积82147m2 |
|||
施工期严格控制占地红线范围,减少周边生态影响。 |
与环评一致 |